一
原說是去“采風”的,跟他們說得酸而冠冕:“從文化的角度發(fā)掘旅游資源。”其實內心里呢,只自己知道,是沖著那個幾乎說不出口來的誘惑。因此就有些賊賊的興奮,像是去赴一場期待久遠的幽約。
是的,這幽約久遠到了二十年前。
清晰地記得,當年剛從外地調回黔北桐梓,就聽同事們說到了芭蕉油茶。我算不得一個正宗吃貨,但大伙把芭蕉鄉(xiāng)的這一山野食物夸贊得鮮香四溢不可方物,就叫我忍不住遐思遄飛滿嘴生津,就對那“芭蕉油茶”心心念念起來。
這么多年了,從無數嘴巴和眼神的描述里,我知道芭蕉油茶不同于我們這座縣城的早餐食物,縣城街巷里的那味早餐也叫“油茶”,但卻沒有一片半片茶葉的在場,因此,作為油茶的身份,我以為它是可疑的。也因此,每次看到這樣的“油茶”就不由想到芭蕉那油茶——什么時候才得一飽口福?
一晃整整二十年過去了,我還沒有品嘗過一次芭蕉油茶,它在我的記憶里就久成了傳說甚或神話,在我的味覺里就遠成了向往。不急,這世間,與傳說和神話的際遇總是需要緣份的,何況向往的過程在很大程度上遠甚于對目標的抵達——也只能如此地自我安慰了。
也不是沒有機會的。那年,陪某市領導終于到了黔北之北的桐梓縣芭蕉鄉(xiāng)公干,豐盛的午宴上,我都幾次提到了芭蕉油茶,好客的主人可能是覺得那東西上不了臺面,也就沒有上心我的提議。領導同樣沒有上心,我就不好老提。因為時間緊迫,吃了午飯只得遺憾而返。
這之前后,也有幾次一飽口福的機會,而且就有老家在芭蕉的朋友,熱情邀我到他家里去,說要好好滿足我的口腹之欲。朋友是個凡事精細的人,可能正是擔心他的“好好”和精細,我婉拒了。心想,要吃就吃正宗的,否則,不如不吃。不吃,也是一種尊重一種捍衛(wèi)。再說,生活的情趣原本就有限,給自己留下一個念想、一個掛盼,硌在心上,如蚌病成珠,也未嘗不好。
如此這般,二十年倏然而過,對一種鄉(xiāng)野小食持續(xù)如斯的心心念念,我相信算得是曠日持久、艱苦卓絕了。可是大錯特錯!這一次,當我終于在芭蕉的土地上吃上這一碗念盼,才發(fā)現所謂二十年的曠日持久艱苦卓絕,真是一個天大的錯誤。
這次,帶著那個說不出口來的口腹之念,像赴一場期待久遠的幽會,我去往黔北之北的芭蕉鄉(xiāng),什么文化什么旅游資源,于我,真抵不上一碗油茶。
二
我不懂茶,更不善茶,盡管知道它是傳統(tǒng)的天然保健飲料,知道茶葉中所含的化學成分多達數百種,知道各種有機化合物和無機營養(yǎng)元素的組合比例十分協調,知道適度飲茶對人體有一定的醫(yī)療保健作用……但還是敬而遠之。這都源于睡眠的不實。就更分不清它們名目繁多的種類跟優(yōu)長了。倒是記得一種茶,也是對它的飲用方式留下的印象,而對茶湯本身,卻是毫無概念——功夫茶。
領教了功夫茶的“工夫”,打直說,我沒有那樣的雅興閑情。我信奉老子的“大道至簡”,煮茶跟喝茶也是這個道理。那些繁瑣的講究,那些講究的繁瑣,那些“文化”,都是閑逸的文化人才弄得出來的事體。把情致耗在一杯一盞之中,自認閑情偶寄也無關緊要,只是我,不喜歡。喝茶,最是不可固守執(zhí)抱。
那么,我的芭蕉油茶呢?我不想它是有“文化”的,我甚至隱隱的擔心它已經“有文化”了,這也可能是我多年來不敢走近它的一個隱憂?這是不是又是一種獨抱?
在芭蕉鄉(xiāng)呆了三天,臨近離開的那個早晨,我提到了芭蕉油茶。他們說,鄉(xiāng)政府食堂請的女廚是土生土長的芭蕉人,做出的芭蕉油茶最是地道??刹皇橇耍∈澄镆彩侵v究出生跟血統(tǒng)的,否則豈不南橘北枳?
中年女廚腰身壯碩而手腳利落,擰燃液化氣,“呼呼呼”將一口鐵鍋燒辣,一勺豬油化下去,油很快翻滾起來,趁著這熱火朝天,抓一把灶頭上連梗帶末的茶葉撒進油鍋,“啊——!”茶葉發(fā)出輕微又劇烈的尖叫,是驚栗的、失措的、快感的。茶從來都是與水的緩慢交融(哪怕是沸天滾地的開水),那一刻它毫無心理準備,它受不了油的熱烈而失聲尖叫。油同樣大感意外,火辣辣的油從來沒有遇到過這樣的嬌柔脆嫩,因此也驚叫失聲。叫聲中,香氣搶出。是油香還是茶香?分明是它們出竅的魂魄。
女廚使勺子不停地翻炒、碾壓,油和茶就更加緊密地交融在一起,香也更加濃郁。最后它們成了糊狀,它們你中有我,我中有你,它們分不清誰是誰來。女廚一瓢開水下去,所有的熱烈驚詫頓時一愣,但很快又翻騰起來,鑼鼓喧天的,彩旗招展的,載歌載舞的。女廚沖上雞蛋花兒,再撒下一把干面條,煮沸開,丟一點毛毛鹽,傳說中的芭蕉油茶就大功告成了。
“——吃!”她端上桌來,粗瓷大碗里,油茶褐色的湯面浮著金色的雞蛋花兒,熱氣騰騰,香氣彌漫。我咬文嚼字起來,吃,顯然要比喝、比飲更是得勁兒,也暗合著一種大氣,加之眼前的這碗完全是能夠管飽的頓頭食物而非飯后飲品,更非消閑的逸興,因此“吃”更為準確到位。
二十年的念想就在眼前,我端詳著它,它端詳著我,我們熱氣騰騰。
褐色,泥巴的顏色,粗糙的顏色;香味,是荒腔野調的散漫肆意。這油茶,從里到外都透著土氣山氣,讓你不由得想到粗腳大手、腰圓膀闊的漢子,或是眼前這圍了圍裙的女廚,渾身上下透出敦敦厚厚又結結實實的爽朗。
我矯情地想,要是有個儀式多好,為這二十年。但是沒有,它熱氣騰騰地坐在桌上,端詳著我。
香,粗獷、樸茂、敦實的香,有嚼頭、有筋道的香,從鼻腔從口腔到胸腔到腹腔,一路高歌猛進扎進腔子。早就期待的胃還是大吃一驚,它體驗到從未體驗過的新奇——五月的陽光滑進胃里,胃里是暖暖的明亮,這明亮給著胃親吻撫慰。是的是陽光,不是一縷一縷,而是一群一群,濃厚地、持久地把胃照亮。
芭蕉油茶的主料不是油也不是茶,而是不拘的,女廚說,一碗隔夜的剩飯,一捧面粉,或是一把面條,都可以撒下去,煮進油、茶煎制的濃湯里,不再需要姜末蒜泥蔥花味精。它的目的性簡單直白,就是扛餓驅寒抗凍,就是添勁提神壯氣;制作的過程也最是方便簡捷,毫無那些隔靴搔癢的繁文縟節(jié)花腔花調。因此,吃的時候也就不需要什么溫文爾雅文質彬彬,你直管唏里嘩啦風卷殘云。
這油茶,是糧食的實實在在,是胃里的釘是釘鉚是鉚,是生活的平庸俗常——當然是山里人的生活。
也正因為這質直戇倔的性格,后來,行走在芭蕉的大山里,我發(fā)現它有一種原始的力道,有著渾厚如山的能量。
三
足下生風。行走在芭蕉的大山里,在五月剛柔相濟的陽光下,滿目是白云翻滾,綠浪接天。大山的子民與山為伴,把自己融入其中,他們敬畏大山賜予的一草一木,一枝一葉,秉承了大山的梟野獷雄,也就唯有他們才能創(chuàng)制出這樣一碗粗拙勁道的油茶來。這油茶就是大山和山民最原始的性格體現。
生活,從來就離不開自己的土壤,甚或可以說,生活就是這土壤本身——我們的養(yǎng)成總是和我們所處的環(huán)境條件息息相關。入山而樵,臨水而漁,不管于動物還是植物,時刻面臨的都是對規(guī)律的尊崇與遵從,這看上去何其無奈,何其被動,實則是造物對生命的莫大恩賜。從自然與社會進化的角度看,地理環(huán)境決定了物產,物產影響到風土性格,而風土性格必然衍生出人文的具象:服飾、餐飲、建筑、語言等等,這些外在的習俗符號,也正是我們內在的心靈、情感對于自然的回響呼應。一地擁有不同于他地的個性特質,一地擁有不可替代亦不可復制的存在價值,全賴于茲。芭蕉與芭蕉油茶,亦同于茲。
這一碗油與茶,就像一場宿命,不關早與遲,不關緣與份,它們都是大山的物產,它們與生俱來就同處于芭蕉這偏陬之地,說是青梅竹馬,說是前世命定,說是天造地設,都不為過。也因著這天造地設,就注定了他們的天長地久,把大山一般綿長起伏的歲月熬成這知冷知熱巴心巴肝的濃濃一碗。
柴米油鹽醬醋茶,這些物事的組合就是中國人所謂“日子”的真相,而如此這般地融油與茶為“油茶”,并不獨為芭蕉,更不獨為物事,而是芭蕉周近務川、正安、道真諸縣上百萬山民的日子最具感性的存在。入世的油與出世的茶盡管性格迥異,它們卻接受了這場宿命,也就成就了彼此:油的濃膩熱烈溶入了茶的清苦,便多了幾分簡素超邁;茶的清苦為油的濃膩熱烈所激化,便多了一些富足安詳。包容了對方的“缺點”,也就成就了自身的優(yōu)長。最后,它們分不出誰是誰來,它們筋骨相連,血肉相融,性命相依,它們一點也不轟轟烈烈,一點也不驚天動地,一點也不傾國傾城,它們生就是山里人的樸拙憨直,是足音隆隆的漢子,是嗓門火辣的山婦,是給人拳拳感動的豪宕的一碗大山。
還有什么文化和資源比一個地方的飲食、比這粗瓷大碗里的一碗乾坤更值得挖掘和弘揚?
不管是曠日持久還是艱苦卓絕,這二十多年的念想,是值得的,芭蕉油茶,它沒有讓我失望。放下碗來,我以為就此可以了卻此念此想,卻發(fā)現真是大錯特錯,真正的曠日持久艱苦卓絕才剛剛開啟。芭蕉油茶它讓我真切地體味到,有些美我們是招惹不起的:你為一場胃覺的誘惑吸引而去,結果惹上了更大的吸引。芭蕉油茶,它慢慢地深入人心,慢慢地攝魂掠魄——如果說此前二十年的念想是主動的,那么一碗之后,它就成為你胃覺的記憶,這記憶絲絲入扣地發(fā)酵著,讓你的胃覺和味覺被動地寂寞,這寂寞又是如此的遼闊蒼茫、無邊無際,如鄉(xiāng)愁,由里往外浸透了你,淹沒了你。
審核:袁航
編輯:陳開艷、甘露瑤
我也說兩句 |
版權聲明: 1.依據《服務條款》,本網頁發(fā)布的原創(chuàng)作品,版權歸發(fā)布者(即注冊用戶)所有;本網頁發(fā)布的轉載作品,由發(fā)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,遵守相關法律法規(guī),無商業(yè)獲利行為,無版權糾紛。 2.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,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,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。該項服務免費,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。 名稱:阿酷(北京)科技發(fā)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:李女士,QQ468780427 網絡地址:www.arkoo.com 3.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,完全遵守《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》。如有侵權行為,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,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(guī)定刪除侵權作品。 |
運營:中國森林食品網
京ICP備05067984號-32
基于E-file技術構建